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英特爾的反攻:智能手機業(yè)務走了近6年彎路

英特爾的反攻:智能手機業(yè)務走了近6年彎路

—— 顛覆自我是最為痛苦的歷程
作者: 時間:2012-07-05 來源:飛象網 收藏

  “Intel Inside”,是PC時代無法抗拒的潮流??烧l曾想,將“Intel Inside”標在上,卻走了近6年“彎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134251.htm

  移動互聯,對于PC時代堅若磐石的Wintel聯盟(微軟和)更是一個全新戰(zhàn)場,老搭檔微軟的處境也不樂觀。畢竟,顛覆自我是最為痛苦的歷程。

  2006年,將連續(xù)虧損的手機芯片部門XScale賣給了Marvell;2007年,iPhone橫空出世,并引發(fā)全球追捧的狂潮,之后Google以安卓激活大市場,一時間,高性能、低功耗處理器的巨大需求被引爆……這可是英特爾不曾料想的。

  6年之后,英特爾終于回歸。然而,戰(zhàn)事升級。

  新戰(zhàn)役的最大不同在于,這次英特爾手機芯片采用X86架構,這個原本因耗電量問題被擋在手機市場之外的架構已經經過技術升級改造;但當今主流手機芯片市場早以ARM架構為主導,而且,德州儀器(微博)、高通(微博)、NVIDIA等都是強勢盟友。

  英特爾想贏,但憑什么能贏?

  從財報數據看,英特爾形勢一片大好。2012年1月20日,英特爾公布2011年全年收入達540億美元,運營收入為175億美元,凈收入為129億美元,每股收益為2.39美元,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是,為什么近兩年英特爾卻難以登上全球科技版頭條,取而代之的卻是蘋果、谷歌以及Facebook。

  有一種略顯鄙夷的論調是,英特爾已被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時代拋棄,從“Intel Inside”變成了“IntelOutside”。

  英特爾總裁兼CEO保羅-歐德寧對2012財年的預測是:期待以超級本、數據中心、安全產品以及基于英特爾架構的和平板電腦,帶來令人興奮的全球增長機遇。

  顯然,要延續(xù)PC時代的輝煌,要反轉移動互聯市場的競爭格局,英特爾勢必決戰(zhàn)2012。

  “2010年是思考的一年,2011年是調整的一年,2012年是證明的一年,”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總裁楊敘對《英才》記者坦承。

  量級“革命”

  如果將6年前賣掉手機芯片部門視作一個失誤,那么,英特爾近兩年一直在彌補遺憾。

  “英特爾收購英飛凌無線部門,花費數十億美元競購北電無線通信專利,以及投資一些軟件公司,實際上正在加快扭轉局面”,Gartner研究總監(jiān)盛陵海對《英才》記者稱。

  2010年8月,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英特爾連續(xù)兩次并購:斥資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無線部門;以76.8億美元收購安全軟件廠商McAfee。前者,希望整合英飛凌3G以及最新的LTE技術進入英特爾處理器;后者,短期看,是將McAfee安全技術整合到PC,長遠看,則是寄望為智能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提供安全保護。

  其實,收購McAfee是英特爾史上最大一筆收購。當期,英特爾還收購了德州儀器電纜調制解調器業(yè)務,按照歐德寧的話說:這夠“消化”一段時間了。

  但是,真正轉型之痛并不在于收購與整合,而在戰(zhàn)略層面。

  “22納米芯片是英特爾最后一代通用芯片,從那以后英特爾全是做SOC(System on Chip系統芯片)。”楊敘認為,英特爾最大的戰(zhàn)略調整在于放棄了通用芯片,而它正是當年成就英特爾在PC時代輝煌的利器。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英特爾 智能手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