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yè)界動態(tài) > 半導體巨頭對high-NA EUV態(tài)度分化

半導體巨頭對high-NA EUV態(tài)度分化

作者: 時間:2025-07-01 來源:icspec 收藏

據外媒報道,近期,一位匿名英特爾高層提出一種頗具爭議的觀點:未來晶體管設計,例如GAAFET和CFET架構,可能會降低芯片制造對先進光刻設備的依賴,尤其是對EUV光刻機的需求。這一觀點無疑對當前芯片制造技術的核心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
目前,ASML的極紫外光(EUV)及高數值孔徑(high-NA)EUV光刻機在先進制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通過曝光步驟將電路設計轉印至晶圓,隨后通過沉積和蝕刻工藝形成晶體管結構。然而,該英特爾高層認為,隨著GAAFET和CFET等3D晶體管結構的發(fā)展,芯片制造將更依賴蝕刻技術,而非單純依賴光刻設備。他強調,這些新型晶體管結構需要“從各個方向包裹柵極”,因此橫向去除多余材料成為關鍵,制造商將更加注重蝕刻工藝,而非延長晶圓在光刻機中的處理時間。
英特爾在推進技術上表現積極。據英特爾晶圓代工技術長兼營運長Naga Chandrasekaran透露,該公司計劃使用光刻技術制造14A芯片,并預計于2027年開始試產,2028年實現量產。然而,這一技術的高成本可能讓客戶更傾向于選擇Low NA EUV光刻技術,這為英特爾帶來了不小的市場風險。
相比之下,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對技術的態(tài)度顯得更加謹慎。據臺積電高層張曉強透露,臺積電的1.6納米級(A16)和1.4納米級(A14)制程技術不會采用high-NA EUV光刻機,而將繼續(xù)使用Low NA EUV光刻機。臺積電預計在2028年實現1.4納米制程的量產,與英特爾的14A節(jié)點時間表相近,但技術路徑卻截然不同。
三星方面,盡管已引入ASML的TWINSCAN EXE:5000 high-NA EUV光刻機,但韓媒報道稱,三星和SK海力士均決定推遲在DRAM生產中引入該技術,理由是設備成本過高以及DRAM架構即將發(fā)生變化。此外,三星在邏輯芯片生產中采用high-NA EUV技術的計劃也可能延后,顯示出其與臺積電類似的技術保守傾向。
總體來看,盡管ASML的high-NA EUV光刻機被視為未來制造的關鍵設備,但英特爾、臺積電和三星這三大巨頭對其實際應用的態(tài)度存在明顯分歧。英特爾選擇激進推進,而臺積電與三星則更傾向于觀望,這一分化或將對未來技術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202507/471897.htm


關鍵詞: 半導體 high-NA EUV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