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奧地利12 吋功率半導體廠啟用
英飛凌科技(Infineon)今日宣布,正式啟用其位于奧地利菲拉赫的 12 吋薄晶圓功率半導體芯片廠。這座12吋廠采用當今最高的建筑工藝,大量的使用再生能源與節(jié)能設計,一落成就是座零碳排的現代化廠房,同時它也充分結合了自動化與數字化控制的技術,并使用人工智能方案來進行維護,以達成最高的營運效率。
英飛凌的資深員工,將第一片出廠的晶圓遞交給執(zhí)行長
為了實現這座高科技半導體廠房,英飛凌共募集了16 億歐元的投資額,是歐洲微電子領域中最大規(guī)模的投資項目之一,也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半導體組件工廠之一。
英飛凌執(zhí)行長Reinhard Ploss博士在啟用典禮上表示,三年前(2018)在評估建廠時,受到許多投資者的質疑,但英飛凌堅持興建,因為洞悉了未來市場對于功率半導體的高度需求。如今廠房順利興建完成,市場也正處在高度的成長中,證實了當時的決定是正確。
對于這座晶圓廠,英飛凌給予「面向未來」的發(fā)展宗旨,代表著這座晶圓廠是以未來作為發(fā)展的目標,因此從廠房的建筑工藝,軟硬件系統(tǒng)的設計,都采取了當今最高的技術,包含能源平衡的設計和綠氫的生產和回收。
新廠房可透過冷卻系統(tǒng)的廢熱能回收,可滿足廠房 80% 的供暖需求,每年可節(jié)省約 2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而廢氣凈化系統(tǒng)的大量使用,也讓碳排放幾乎為零。
綠氫的生產和回收,可讓生產中所需的氫氣直接在廠房內利用再生能源制備,消除原生產和運送期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厥盏木G氫也可為大眾運輸的巴士提供動力。
這座12吋廠也是深度導入智能化技術的廠房,除了作為英飛凌的「學習型工廠」外,也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它結合數據分析和仿真,能夠提早預知何時需要進行維護。
而透過數字技術,英飛凌更把廠房虛擬化,也就是讓奧地利的新廠房與德國德勒斯登的另一座12吋廠房合而為一。由于這兩座廠房使用相同的標準化生產和數字化理念,因此能夠靈活的控制兩座廠房的制造作業(yè),除了可提高產能,也能供更高的靈活性,讓兩座實體工廠「合體」成為一個巨型虛擬工廠。
啟用典禮上,歐盟委員 Thierry Breton、奧地利總理 Sebastian Kurz、英飛凌科技執(zhí)行長 Reinhard Ploss 博士、及英飛凌科技奧地利執(zhí)行長 Sabine Herlitschka 博士等,都共同出席致詞,并且一致認為,這座新廠房對于歐盟半導體技術與市場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目前半導體技術高度競爭的國際情勢下,新廠將為歐洲半導體的發(fā)展帶來全新的活力。
英飛凌指出,新工廠將使英飛凌能夠滿足快速成長的電動汽車、數據中心以及太陽能和風能領域對功率半導體的高度需求。其規(guī)劃的功率半導體年產能,將能夠滿足發(fā)電量總和約1,500 TWh的太陽能系統(tǒng)之所需,約等于德國年耗電量的三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