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臺積電、聯電投入研發(fā)Micro LED 只有蘋果能辦到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派出位于七廠的先進封裝單位,越級挑戰(zhàn),拿最頂級的半導體設備和人才,跟LED廠合作,做原本被認為精密度較低的LED上游電路測試,測試每一顆微米大小的晶粒是否能正常運作。如果不是蘋果的影響力,誰有能力讓臺積電賣掉LED部門后,重新做起這個生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201705/358924.htm
龍?zhí)稄S更聚集了臺灣頂尖的供應鏈廠商,“他們經常把人叫進去開會、討論,面板、半導體、機構都有,”一位顯示器廠總經理說,“全臺灣都已經問過一輪了。”
“他們測試各種想法,就像放火燒遍整座森林,直到確定沒問題為止。”一位產業(yè)人士觀察,“只要蘋果登高一呼,原本不存在的供應鏈就會自動成形。”
采訪中,多位消息來源透露,臺積電現在正用先進封裝技術,和蘋果合作研究微發(fā)光二極體技術。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派出位于七廠的先進封裝單位,越級挑戰(zhàn),拿最頂級的半導體設備和人才,跟LED廠合作,做原本被認為精密度較低的LED上游電路測試,測試每一顆微米大小的晶粒是否能正常運作。如果不是蘋果的影響力,誰有能力讓臺積電賣掉LED部門后,重新做起這個生意?
而且,蘋果還邀請聯電的研發(fā)人員,和臺積電一起拿出最新技術競爭,比誰的想法更棒、更有效率,這件事恐怕也只有蘋果才能做到。
蘋果需要的微發(fā)光二極體晶粒,要求和照明用LED完全不同,以前LED廠做照明用的產品,比的是誰的產品電流大,亮度高,現在卻要比誰做得小,比誰做的顏色更精準。
目前臺灣只有極少數磊晶廠能提供這種高階LED產品。晶電總經理周銘俊坦言,晶電的迷你LED二極體產品已能運作,但旗下的LED,還需要克服最后幾項障礙,才算成熟。他分析,晶電每年投資數千萬到一億元研發(fā),“這件事(LED微縮化)一定會發(fā)生!”
友達旗下的隆達,也積極準備用自己生產的微型LED,做出全彩顯示熒幕,展示自家的技術能力,也只差突破最后一個顏色的LED技術障礙,就接近成形。
鴻海集團也沒有閑著。去年,群創(chuàng)董事長王志超突然公開表態(tài),“如果OLED只是一種過渡性技術,是否值得投資”,他認為,比成本,傳統的LED在大尺寸面板上遠比OLED有優(yōu)勢,比規(guī)格,微發(fā)光二極體在小尺寸面板上勝過OLED。業(yè)界評估,投資微發(fā)光二極體生產線,成本只有OLED的十分之一。
王志超沒說的是,群創(chuàng)內部這兩種技術都有,而且都在搶蘋果去三星化的商機。
例如,群創(chuàng)研發(fā)總處長周正旭,今年六月將被調到鄭州做OLED實驗線,群創(chuàng)對研發(fā)部門已下達今年完成OLED量產研發(fā)的命令,目標是明年,鴻海將能在深圳量產OLED,分食三星OLED訂單。
群創(chuàng)同時把微發(fā)光二極體列為重點研發(fā)項目,“這個計劃是由鴻海直接管控”,一位產業(yè)高階主管觀察,鴻海和LED大廠日亞化關系密切,鴻海結合日亞化、榮創(chuàng)和群創(chuàng)的技術,就能做出自己的微發(fā)光二極體產品,跟上蘋果去三星化的腳步。
幾年前,蘋果龍?zhí)稄S就已在內部展示過彩色的微發(fā)光二極體樣品,他們手上已經掌握如何控制LED色彩均勻度,解決漏電和大量生產的方法。蘋果現在已經考慮到,如果這項技術成熟,要怎么樣降低成本。
蘋果明后年有可能展出采用微發(fā)光二極體的Apple Watch,在穿戴式裝置上測試之后,再把iPhone的顯示熒幕換成微發(fā)光二極體。如果突破降低制造成本的關鍵,未來蘋果可能會請臺灣供應鏈代工生產自制熒幕。多位業(yè)界大老觀察,微發(fā)光二極體市場可望在兩年內浮現。
但,蘋果會不會像放棄藍寶石玻璃技術一樣,突然放棄微發(fā)光二極體?一位產業(yè)大老觀察,“現在多路人馬都在加碼投資”,像臉書剛并購InfiniLED,中國也將把微發(fā)光二極體列為重點計劃,集合數十位教授研究微發(fā)光二極體,大陸三安光電也準備搶進。
三星也已經進入警戒狀態(tài),不只派研發(fā)副總經理拜訪臺灣研發(fā)微發(fā)光二極體的單位,今年還傳要并購臺灣公司,業(yè)界傳出,三星計劃明年搶在蘋果前面,先展示微發(fā)光二極體技術。“三星現在擁有各種顯示技術,這個地位不能被蘋果打破”,一位產業(yè)人士觀察。
三星進入紅色警戒
蘋果當司令,臺灣彎道超車好機會
今年,蘋果去三星化的陣勢已全面鋪開。在顯示器領域,除了加快自制顯示器的技術布局,蘋果同時鼓勵鴻海、日本JDI(日本顯示器公司)、中國京東方加速量產OLED,分食三星的OLED市場,等于驅虎吞狼,發(fā)動大軍圍攻三星命脈。
另一方面,業(yè)界也傳出,蘋果將和鴻海合作競標東芝,拿下記憶體領域的主導權,降低對三星的依賴。蘋果還計劃自制圖形處理晶片,靠拉高自制率提升獲利。
事實上,蘋果執(zhí)行長庫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吹響了臺灣高科技產業(yè)鏈的集結號。今年,表面上看,是蘋果對三星的全面讓利,但真實狀況是,蘋果結合臺灣供應鏈,布局全面反撲,這場戰(zhàn)役,將是臺灣供應鏈彎道超車,超越三星的難得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