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業(yè)界動態(tài) > Cell on Peri構造有利IDM提升3D NAND Flash競爭力

Cell on Peri構造有利IDM提升3D NAND Flash競爭力

作者: 時間:2016-07-04 來源:DIGITIMES 收藏

  Cell on Peripheral Circuit(以下簡稱Cell on Peri)構造由(Micron)與英特爾(Intel)陣營開發(fā),采用將 Flash晶胞(Cell)陣列堆疊在周邊電路CMOS邏輯IC上的方式,以縮減采 Flash解決方案的晶片面積。DIGITIMES Research觀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提出類似此一構造的COP(Cell Over Peri)方案,將有利整合元件廠(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IDM)三星、東芝(Toshiba)提升其 Flash競爭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201607/293501.htm

  然而,Cell on Peri構造將原先在不同制程制作的3D NAND Flash與邏輯電路結合于單一制程,雖有其優(yōu)點,但尚存諸多課題,包括相關產(chǎn)線與設備需延伸、擴大,將導致業(yè)者的資本支出增加,且3D NAND Flash經(jīng)高溫制程后,恐因高溫而破壞下方CMOS電路,將影響良率。

  由于三星同時生產(chǎn)3D NAND Flash與邏輯電路,如Cell on Peri構造能克服良率與成本等問題,可望成為其爭取蘋果(Apple)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訂單的優(yōu)勢,而東芝半導體事業(yè)涵蓋3D NAND Flash與系統(tǒng)LSI,與英特爾陣營亦可結合雙方3D NAND Flash與CPU,運用Cell on Peri構造,有助其提升3D NAND Flash競爭力。

  另外,3D NAND Flash若引進Cell on Peri構造,由于在形成周邊區(qū)域后,需經(jīng)過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制程使之平坦化,才能于其上形成3D NAND Flash晶胞陣列,將使得CMP制程的重要性提高。

  與英特爾陣營于3D NAND Flash所開發(fā)的Cell on Peri構造

  

 

  資料來源:美光、英特爾、南韓NH投資證券,DIGITIMES整理,2016/6



關鍵詞: 3D NAND 美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