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yè)界動態(tài) > 半導體清洗技術(shù)

半導體清洗技術(shù)

作者: 時間:2010-02-26 來源:cntronics 收藏

  不管哪一種解決方案成為標準,柵氧化前和RIE后密集分布刻蝕在SOI硅中的垂直“鰭”(圖4a)的清理都將成為重要的工藝元素。圖4b顯示了圍繞“鰭”制作的MOSFET例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106346.htm

  

 

  MEMS加工提出了另一些不同的挑戰(zhàn)。MEMS制造的特點是,它含有3D精細圖形的深刻蝕,并要求橫向深刻蝕埋層氧化物的釋放加工工藝。用常規(guī)的濕法刻蝕和技術(shù)是不能完成從這種非常緊密的幾何圖形除去可能的刻蝕殘留物,并確保懸臂梁和膜片的無靜摩擦操作的。已經(jīng)研究用無水HF/甲醇(AHF/MeOH)(圖2)犧牲層氧化物刻蝕工藝作為后者的可行解決方法。

  特殊的電應用(如高溫、大功率以及超高速)和光應用(如藍光發(fā)射或UV檢測)中有不斷增長的提高性能的需求,這要求大大地改進硅以外的許多的制造技術(shù)。這些材料的例子包括鍺,因為它有高于Si的電子遷移率,有可能與高-k柵介質(zhì)集成;加工應力溝道SiMOSFET所需的SiGe;以及碳化硅SiC,其帶隙很寬。除了最先進的GaAs外,像GaN、InAs、InSb、ZnO等等一些Ⅲ-Ⅴ族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

  表面正成為此類加工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這是因為襯底晶體的低劣質(zhì)量(而不是其表面潔凈度)不再是限定與那些材料有關的制造良率的主導因素。隨著各種半導體材料襯底單晶質(zhì)量的提高,考慮因素就會變化,會對清洗技術(shù)給予更加密切的關注。

  半導體器件技術(shù)飛速地擴展進入主流硅邏輯和模擬應用以外的領域。在顯示技術(shù)、太陽電池板技術(shù)和一些其它大面積光電系統(tǒng)中,其表面需要加工的材料可能包括玻璃、ITO(銦錫氧化物)或柔性塑料襯底等等。即使在主流硅IC和Ⅲ-Ⅴ族光學應用中,非半導體襯底也有明顯的優(yōu)點,因此得到大力的追蹤研究。例如,藍寶石(單晶Al2O3)是半導體器件制造中重要性越來越大的一種襯底。所有這些材料的清洗均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來開發(fā)的硅清洗技術(shù)是解決其它半導體材料表面加工挑戰(zhàn)的基礎。各種新材料的出現(xiàn)必將推動半導體清洗技術(shù)的發(fā)展。

土壤濕度傳感器相關文章:土壤濕度傳感器原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半導體 清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shù)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