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液晶模組產業(yè) 國內彩電廠商漸成氣候
海信、創(chuàng)維、TCL、康佳等國內彩電廠商紛紛進入液晶模組領域,打造自己的液晶模組生產線,不僅可以捆綁上游廠商,獲得穩(wěn)定的面板供應,還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液晶電視價格。也許不久的將來,人們就能在市場上看到千元左右的32英寸液晶電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93235.htm雖然沒有生產液晶面板的能力,但進軍液晶模組也能降低液晶電視整機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為此,海信、創(chuàng)維、TCL、康佳等國內彩電廠商紛紛進入液晶模組領域,打造自己的液晶模組生產線。
競相建設模組生產線
日前,康佳液晶模組基地在昆山動工,總投資達8.86億元。康佳液晶模組基地包括4條液晶模組生產線、4條液晶和電視一體化模組生產線,建成后將年產720萬片模組、360萬臺液晶電視整機,年銷售額超過3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液晶模組基地。該項目預計今年10月調試生產設備,年底投入試生產。
與國內其他彩電廠商相比,康佳的步子已經慢了半拍。
近日,TCL集團發(fā)布公告稱,該公司液晶模組首條生產線已完成試產,正式進入全面量產階段。截至今年2月28日,量產首月共生產32英寸液晶模組2.07萬片。該生產線3月份的產量達5萬片,隨著生產技術和工藝的改善,生產效率逐漸提高。據了解,TCL集團第二條液晶模組生產線也完成安裝調試,目前已經開始試生產。第二條生產線主要生產40英寸和46英寸液晶模組,4月開始量產。公告顯示,按照投資計劃,TCL以定向增發(fā)募集資金投資的液晶模組項目共7條生產線,其余5條生產線將于今年年內陸續(xù)完工,產品定位為32-52英寸高清(HD)液晶電視模組。
事實上,海信早在3年前就著手籌備模組產業(yè)。從2007年到2009年,海信計劃投資7億元分三步完成5條模組生產線的建設。2007年9月,海信第一條年產50萬片液晶電視模組生產線已經建成投產,中國液晶電視模組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狀況被打破,海信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模組廠的彩電廠商。2008年上半年海信第二條模組生產線正式投產;2008年底建成第三條生產線,并達到年產150萬片的制造能力;2009年5條生產線全部建成后,海信電視液晶模組年產能將達到300萬片。
自我消化產能
國內液晶電視市場的飛速發(fā)展給各彩電廠商建設液晶模組生產線提供了契機。中國電子視像行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2008年中國內地液晶電視的產銷量分別達到4090萬臺和1177萬臺,占彩電總產銷量的比重為45.8%和33%,分別比2007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和11.3個百分點。更加令人期待的是,國內市場液晶電視對CRT電視的替代需求還會快速增長。
奧維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喻亮星表示:“液晶電視市場發(fā)展迅速,未來幾年,各個彩電廠商的液晶模組產能將主要是自我消化。但目前的產能還不能滿足自身需要,還需要購買液晶模組。”喻亮星分析說,CRT電視時代,康佳、海信、創(chuàng)維、TCL等廠商的CRT電視產能都是800萬臺以上,比照這個數(shù)字,這些廠商以后的液晶電視產能也將達到800萬臺。而目前各廠商的液晶模組剛剛開始量產,產能較小,即使以后所有的液晶模組生產線都實現(xiàn)量產,產量也只有700萬片左右,廠商完全可以自我消化所有產量。以TCL為例,其惠州液晶模組廠一期產量為233萬片,而TCL2008年的液晶電視總銷量就已經超過300萬臺,2009年計劃產能接近600萬臺,缺口達300多萬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