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測量基礎知識概要

測量基礎知識概要

作者: 時間:2013-04-11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的估算:測量過程中一般都會有多個獨立的共同對測量的不確定度產(chǎn)生影響,因測量方法的不同,各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各標準不確定度的合成按測量方法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

①直接測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取各類獨立誤差源的標準不確定度的平方和的正平方根,即

newmaker.com

②間接測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間接測量時,測量結果需經(jīng)各間接測量值按事先設計好的函數(shù)關系計算后求得。由于各間接測量值的標準不確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程度不同,在估算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時,要先分別對函數(shù)中各測量值求偏導數(shù),算出其不確定度的傳播系數(shù)。各測量值的標準不確定度乘以相應的傳播系數(shù)后,取平方和的正平方根得到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1.7 基本測量原則

在實際測量中,對于同一被測量往往可以采用多種測量方法。為減小測量不確定度,應盡可能遵守以下基本測量原則:

阿貝原則:要求在測量過程中被測長度與基準長度應安置在同一直線上的原則。若被測長度與基準長度并排放置,在測量比較過程中由于制造誤差的存在,移動方向的偏移,兩長度之間出現(xiàn)夾角而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誤差的大小除與兩長度之間夾角大小有關外,還與其之間距離大小有關,距離越大,誤差也越大。

基準統(tǒng)一原則:測量基準要與加工基準和使用基準統(tǒng)一。即工序測量應以工藝基準作為測量基準,終檢測量應以設計基準作為測量基準。

最短鏈原則:在間接測量中,與被測量具有函數(shù)關系的其它量與被測量形成測量鏈。形成測量鏈的環(huán)節(jié)越多,被測量的不確定度越大。因此,應盡可能減少測量鏈的環(huán)節(jié)數(shù),以保證測量精度,稱之為最短鏈原則。

當然,按此原則最好不采用間接測量,而采用直接測量。所以,只有在不可能采用直接測量,或直接測量的精度不能保證時,才采用間接測量。

應該以最少數(shù)目的量塊組成所需尺寸的量塊組,就是最短鏈原則的一種實際應用。

最小變形原則:測量器具與被測零件都會因實際溫度偏離標準溫度和受力(重力和測量力)而產(chǎn)生變形,形成測量誤差。

在測量過程中,控制測量溫度及其變動、保證測量器具與被測零件有足夠的等溫時間、選用與被測零件線脹系數(shù)相近的測量器具、選用適當?shù)臏y量力并保持其穩(wěn)定、選擇適當?shù)闹С悬c等,都是實現(xiàn)最小變形原則的有效措施。

1.8 測量器具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量具的標稱值:標注在量具上用以標明其特性或指導其使用的量值。如標在量塊上的尺寸,標在刻線尺上的尺寸等。

刻度:在測量器具上指示出不同量值的刻線標記的組合稱為刻度。

刻度間距:沿著刻線尺(標尺)長度方向所測得的兩個相鄰刻線標記中心之間的距離稱為刻度間距,也稱標尺間距。

newmaker.com
圖1-3 比較測量示意圖

:兩相鄰刻線所代表的量值之差稱為儀器的。它是一臺儀器所能讀出的最小單位量值。一般地說,越小,測量器具的精度越高。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