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基于FMC手機的低功耗設計方案

基于FMC手機的低功耗設計方案

作者: 時間:2011-11-27 來源:網絡 收藏
獨立存在,大多數時間內都處于省電模式,尤其是在空閑模式下。FMC系統中一次只有一個系統在運作(如UMA/GAN)的明顯好處是呼叫將被重新路由并交給當前活動的系統,從而可以關閉另外一個系統。如果FMC方案在WLAN上集成VoIP(通常基于SIP)并與蜂窩系統(GSM/UMTS)并行使用,由MMI(人機接口)/用戶決定呼叫路由和接聽方式,則不具備上述優(yōu)勢。

  基于FMC手機的低功耗設計方案

  圖2:融合第一代平臺架構。(來源:恩智浦半導體)

  第二代融合

  由于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藍牙耳機,第二代融合一般都集成了藍牙(BT)功能。這類手機集成了三個射頻系統,并在它們之間進行協調:由于采用協同工作濾波器,GSM與BT以及GSM與WLAN可以一起工作。BT/WLAN共用同一頻段,彼此之間干擾嚴重,因此需要復雜的射頻接入協調,特別是BT和WLANIC之間進行緊密協調。

  基于FMC手機的低功耗設計方案

  圖3:融合手機第二代平臺(來源:恩智浦半導體)

  除此以外,第三個系統(BT)在空閑(掃描)和通話(即在使用耳機模式)時也需要額外功耗。因此BT子系統本身與所在的整個系統架構都需要具備很好的能效。

  WLAN專用PMU,進一步改善系統能耗。采用專用于WLAN和/或BT平臺的PMU,可以避免因LDO(線性穩(wěn)壓器)造成的損耗,從而達到進一步改善能耗的目標。

  功耗需求的變化

  功耗需求在過去的兩年里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用戶剛開始還能接受一些解釋:手機內置WLAN,這會損耗一些電量,待機時間只有GSM的一半。不久以后,要求WLAN待機時間達到數天則成為主要目標。但這依然沒有滿足消費者的期望:電池即便在支持相同的待機時間基礎上還要能夠通話一段時間(如3個小時)。此目標運營商們保持了一段時間。

  第一批消費者的反饋表明融合手機必須具備與普通GSM手機相同的性能。消費者不希望因采用FMC技術而帶來任何明顯的差異,因此,運營商不但不會宣傳,甚至會對用戶進行隱藏該項技術。“普通”GSM手機的另一個市場推動力是Razr的成功,以及隨之不斷增長的對超薄手機的需求。現在,相同功能和性能的GSM手機(也包括FMC手機)一般都采用650mAh電池,而不是1000mAh,因此所有手機元件(包括WLAN)需要節(jié)約30%的能耗。圖5是功耗要求的典型演化圖,隨后將討論實現這一目標的解決方案。

  基于FMC手機的低功耗設計方案

  圖4:融合手機第三代平臺。(來源:恩智浦半導體公司)

  關鍵系統設計

  整體設計

  作為獨立的子系統,WLAN子系統需要擁有自己的時鐘、電壓控制、省電模式管理,以及必要時激活主機的能力。必須避免在空閑時間內兩個系統并行工作:如果可以使用首選系統(WLAN),則另一個系統(GSM)需要進入睡眠狀態(tài)。為了取得良好的關鍵性能和用戶體驗,某些偏差也可以接受(例如,在通話期間)。使處理器之間的通信最小化。WLAN只有在收到相關數據時才激活主機。RSSI(電平)測量應在WLAN子系統內局部進行—只有測量值超出給定極限才激活主機。

  基于FMC手機的低功耗設計方案

  圖5:UMA 手機功耗的演變過程。

  協議分層及例外

  嵌入軟件通常按照OSI模型進行分層:物理層在專門的硬件/DSP/CPU上運行(尤其是BT、WLAN、GSM、UMTS);在硬件和軟件中都采用“內置設計”(即通過時鐘/電壓等級、省電模式等);較高層將在功耗更高的主CPU(或應用CPU)上運行;通常涉及到不同組織、路線圖、團隊、軟件語言、OS、工具和限制等。

  作為通用規(guī)則系統架構應按照時間域布置軟件層:GSM中,每一幀的處理應在DSP上完成而不是主CPU(以前情況并非如此,通常項目預算也不允許完全重新設計),不過協議工作應在主CPU上完成。

  以下例外情況如果可以實現,則將大大降低待機功耗:

  GSM中:協議每0.5秒檢查用戶收到的信息是否為呼叫,這項工作可以轉交DSP,使主CPU有更長的睡眠時間。

  WLAN中:每0.1秒—0.5秒進行一次RSSI和其它測量,但只有當動態(tài)下載極限超出上、下值并將產生動作時,才應激活主處理器。

  惰性范式

  一般情況下,所有算法設計時都考慮最差狀態(tài)下的最佳性能。如果有足夠的可用電源,這種方法不會產生任何問題,但通常情況下這一要求會過高,從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5秒查看鄰近小區(qū)可以產生良好的切換性能,而在空閑狀態(tài)下此動作可以被簡化。

 ?。褂猛獠侩娫垂ぷ鲿r(充電器、USB電纜),可以選擇最高性能的算法,而使用電池時則減少此類操作。

 ?。灰脩暨M行操作(如按鍵)就應激活高性能算法,但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操作,則應使用電池優(yōu)化算法。

 ?。浖粦霰匦璧氖虑椋ㄔ谙拗乒臓顟B(tài)下),只在必要時刷新緩存,而不是采用自動定時刷新的方式。

 ?。謾C要考慮到環(huán)境的變化,如檢測“全天同一位置”與“不斷移動”的情況,以釋放網絡掃描等請求。

  -高級節(jié)能措施還需要考慮電池狀態(tài)的變化:如果電池電量下降,則移動切換速度、TX功率、屏幕刷新等性能也需要進一步降低。

 ?。到y范式需要全局接口以及應用于整個系統的單一設計,如“使用電池”與“使用電源”狀態(tài)或活動指示等。所有算法都需要這些信息。

  關鍵軟件設計

  替換“Do…While”循環(huán)

  嵌入軟件一般具有很多以并行邏輯運行的RTK任務。多數情況下,軟件需要等待某個條件為真,如“AP已關聯”、“IP地址已分配”和“呼叫已建立”等。最初采用一種簡單的方案(經常用于“C”語言),即在一個任務中使用“Do…while”命令,并用循環(huán)輪詢來獲得較低優(yōu)先級任務的結果(如IP協議棧)。

  此時,CPU保持運行直至條件成立,這將導致高功耗。實際例子:等待顯示器完成刷新。

  較好的方案是啟動RTK定時器,然后進入一段睡眠時間,過后再次檢索條件。這種方法原理上仍是一種“輪詢”,但減少了對功耗的影響,并可以采用不同的睡眠間隔度,動態(tài)地適應不同的性能需求。

  更好的方案是采用RTK消息與中斷,當最終達到條件時激活主機。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不過中斷是一種稀有資源,而系統架構必須在設計時就考慮最高效功耗。不幸的是,功耗問題一般在產品生產后期才被發(fā)現,因此需要進行重新設計,但很少有人會重新設計。

  定時器管理是關鍵

  嵌入軟件經常需要從幾毫秒到數天的定時范圍,特別是硬件處理、軟件輪詢,或由標準給定(IP、電信等)。定時器到時需要激活CPU并運行RTK/OS程序。退出省電模式后需要一段時間來達到系統穩(wěn)定,而返回省電模式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準備下一次的正確激活。CPU激活一般非??欤ㄔ谖⒚敕秶鲿r鐘仍需運行,這樣只節(jié)省了少量功耗。全系統的睡眠(包括主時鐘)可能需要5至20毫秒的激活時間,但只有這種方法才能提供最大的節(jié)能效果。

  應盡可能避免出現定時器頻繁過期情況。給定900毫秒的定時器可以通過900x1毫秒、90x10毫秒、9x100毫秒的tick(時鐘計時單元)來實現,這樣做對功耗有著全然不同的影響。操作系統應使用最大tick長度。這意味著為獲得最大節(jié)能效果,必須盡可能放松對定時器精度的要求,例如不采用900毫秒(此時操作系統tick的時間間隔為100毫秒),實際應用中“1秒”可能已經足夠。手機擁有與實際空中接口物理層相關的系統tick。使用這些tick而不是人工的毫秒/秒單位,就可以減少激活的次數。GSM每幀4.615毫秒,使用這個時長為一個“tick”成為自然的選擇。語音采用多個20毫秒做為時間間隔,需要不同的tick。WLAN信標基于100毫秒的自然tick間隔。

  功耗問題將永遠存在

  手機行業(yè)屬于快速變化的行業(yè),每年都會在新款手機上增添很多新功能,而用戶期望的使用時間卻與上一代手機一致,甚至更長。即使在更大屏幕尺寸、更大畫面尺寸、更多可存儲音樂,以及更多的接入網方式(用戶甚至經??床坏剑┑那闆r下,用戶對電池使用時間的預期依然不變。鑒于提高電池容量



關鍵詞: 手機 低功耗 固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