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RCD鉗位電路基本原理分析及元件參數設計

RCD鉗位電路基本原理分析及元件參數設計

作者: 時間:2013-12-26 來源:網絡 收藏
再給出,當負載為空載時,鉗位電容上的波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227228.htm

RCD鉗位電路基本原理分析及元件參數設計

圖16

如上各圖所示,對于2.2納法,100千歐的RC組合,測試的結果是從173v到145v,那么就可以計算其中所蘊含的能量,大概為理論計算的0.7倍,經過多次試驗,不同的RC組合驗證,這個理論與實際之間的系數大概在0.6到0.7.

下面根據系數0.7,設計一個從155V下降到135V的RC組合,利用前面給出的公式,先根據下降的幅度,計算出所需RC值,再通過4-11計算出理論能量值,并計算出大概的實際值,再由公式4-4計算出所需的電容值,再由之前計算的RC值求出電阻值。得出結果為4.6納法和24千歐。

下面給出使用4.7納法,30千歐的RC組合得出的波形圖,電阻適當增加,是對在二級管導通瞬間,瞬間流出能量的一種適當補償。

RCD鉗位電路基本原理分析及元件參數設計

圖17再給出對應的MOS管兩端電壓:

RCD鉗位電路基本原理分析及元件參數設計

圖18

3注意事項

3.1二極管的選擇

在這個電源案例里,使用的二極管為GROMA,反向恢復時間為500ns。二極管在反向恢復完成前,它的正反向都是相當于導通狀態(tài)的,這在里,會造成一種情況,就是充入里的能量會迅速的在反向恢復完成前流出來(這時候,可以認為漏感與鉗位電容產生了震蕩,而且頻率非常高,可以計算出來),逸散在電路的寄生參數與其他元件上,也有一部分會返還給電網,提升了效率。同時,反向恢復時間短的二極管比反向恢復時間長的二極管的等效電阻與寄生電容小,所以,使用相對慢一些的二極管會對漏感能量起到一種消耗作用,這減小了漏感尖峰。但是,慢一些的二極管,會讓本來預計好的鉗位電壓值下滑,箝位電壓值下滑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說明,這會讓漏感電流從變壓器中抽取更多的能量。

而著意使用較慢的二極管這種設計方法由來已久,在網上對其效果的討論表明很多電源很多工程師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的。但是在PI給出的設計參考中,特別提到了這種設計方法,它給出的建議是,除非在很肯定的情況下,不然絕對不要使用慢速的二極管,而且,我相信,使用快管還是慢管也一定與整個電源的輸出功率有關系。

快管與慢管的區(qū)別還在于,雖然,慢管的使用讓MOS管上的漏感尖峰小了一些(在這個案例中,減小了大概10V)。但是它會讓鉗位電路中的二極管與電容兩端的電壓幾乎呈筆直的波動一個比較寬的電壓范圍,這對于EMI的影響也不得而知。

3.2 阻尼電阻的設置

鉗位電路中,有兩種阻尼電阻的設置方式,分別是與電容C串聯,和與RC串聯,在PI給出的設計參考中,給出了以下的公式:

RCD鉗位電路基本原理分析及元件參數設計

dc相關文章:dc是什么


電流傳感器相關文章:電流傳感器原理
調光開關相關文章:調光開關原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RCD 鉗位電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