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進電機解析,步進電機的類型分類及步進電機的制動原理
步進電機又稱為脈沖電機,基于最基本的電磁鐵原理,它是一種可以自由回轉的電磁鐵,其動作原理是依靠氣隙磁導的變化來產生電磁轉矩。其原始模型是起源于年至年間。年前后開始以控制為目的的嘗試,應用于氫弧燈的電極輸送機構中。這被認為是最初的步進電機。二十世紀初,在電話自動交換機中廣泛使用了步進電機。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爭奪殖民地,步進電機在缺乏交流電源的船舶和飛機等獨立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晶體管的發(fā)明也逐漸應用在步進電機上,對于數(shù)字化的控制變得更為容易。到了八十年代后,由于廉價的微型計算機以多功能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步進電機的控制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201710/367433.htm步進電機相對于其它控制用途電機的最大區(qū)別是,它接收數(shù)字控制信號電脈沖信號并轉化成與之相對應的角位移或直線位移,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成數(shù)字模式轉化的執(zhí)行元件。而且它可開環(huán)位置控制,輸入一個脈沖信號就得到一個規(guī)定的位置增量,這樣的所謂增量位置控制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的直流控制系統(tǒng)相比,其成本明顯減低,幾乎不必進行系統(tǒng)調整。步進電機的角位移量與輸入的脈沖個數(shù)嚴格成正比,而且在時間上與脈沖同步。因而只要控制脈沖的數(shù)量、頻率和電機繞組的相序,即可獲得所需的轉角、速度和方向。
我國的步進電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起步,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為成品發(fā)展階段,新品種和高性能電機不斷開發(fā),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永磁材料、半導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使步進電機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步進電機控制技術及發(fā)展概況
作為一種控制用的特種電機,步進電機無法直接接到直流或交流電源上工作,必須使用專用的驅動電源步進電機驅動器。在微電子技術,特別計算機技術發(fā)展以前,控制器脈沖信號發(fā)生器完全由硬件實現(xiàn),控制系統(tǒng)采用單獨的元件或者集成電路組成控制回路,不僅調試安裝復雜,要消耗大量元器件,而且一旦定型之后,要改變控制方案就一定要重新設計電路。這就使得需要針對不同的電機開發(fā)不同的驅動器,開發(fā)難度和開發(fā)成本都很高,控制難度較大,限制了步進電機的推廣。
由于步進電機是一個把電脈沖轉換成離散的機械運動的裝置,具有很好的數(shù)據(jù)控制特性,因此,計算機成為步進電機的理想驅動源,隨著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軟硬件結合的控制方式成為了主流,即通過程序產生控制脈沖,驅動硬件電路。單片機通過軟件來控制步進電機,更好地挖掘出了電機的潛力。因此,用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也符合數(shù)字化的時代趨。
步進電機的類型
步進電機從其結構形式上可分為反應式步進電機(Variable Reluctance,VR)、永磁式步進電機Permanent Magnet,PM)、混合式步進電機(Hybrid Stepping,HS)、單相步進電機、平面步進電機等多種類型,在我國所采用的步進電機中以反應式步進電機為主。步進電機的運行性能與控制方式有密切的關系,步進電機控制系統(tǒng)從其控制方式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三類:開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半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半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歸類于開環(huán)或閉環(huán)系統(tǒng)中。[1]
反應式:定子上有繞組、轉子由軟磁材料組成。結構簡單、成本低、步距角小,可達1.2°、但動態(tài)性能差、效率低、發(fā)熱大,可靠性難保證。
永磁式:永磁式步進電機的轉子用永磁材料制成,轉子的極數(shù)與定子的極數(shù)相同。其特點是動態(tài)性能好、輸出力矩大,但這種電機精度差,步矩角大(一般為7.5°或15°)。
混合式:混合式步進電機綜合了反應式和永磁式的優(yōu)點,其定子上有多相繞組、轉子上采用永磁材料,轉子和定子上均有多個小齒以提高步矩精度。其特點是輸出力矩大、動態(tài)性能好,步距角小,但結構復雜、成本相對較高。
按定子上繞組來分,共有二相、三相和五相等系列。最受歡迎的是兩相混合式步進電機,約占97%以上的市場份額,其原因是性價比高,配上細分驅動器后效果良好。該種電機的基本步距角為1.8°/步,配上半步驅動器后,步距角減少為0.9°,配上細分驅動器后其步距角可細分達256倍(0.007°/微步)。由于摩擦力和制造精度等原因,實際控制精度略低。同一步進電機可配不同細分的驅動器以改變精度和效果。
步進電機:一種將電脈沖信號變換成相應的角位移或直線位移的機電執(zhí)行元件。
數(shù)控裝置輸出的進給脈沖數(shù)量、頻率和方向經過驅動控制電路達到步進電機后,可以轉換為工作臺的位移量、進給速度和進給方向。
步進電機的制動原理
步進電機是將電脈沖信號轉變?yōu)榻俏灰苹蚓€位移的開環(huán)控制元件。在非超載的情況下,電機的轉速、停止的位置只取決于脈沖信號的頻率和脈沖數(shù),而不受負載變化的影響,即給電機加一個脈沖信號,電機則轉過一個步距角。這一線性關系的存在,加上步進電機只有周期性的誤差而無累積誤差等特點。使得在速度、位置等控制領域用步進電機來控制變的非常的簡單。
1、步進電機的構造(以5相步進為例)
步進電機的構造主要采用圖示的方式進行講解:
步進電動機構造上大致分為定子與轉子兩部分。 轉子由轉子 1、轉子 2、永久磁鋼等 3 部分構成。而且轉子朝軸方向已經磁化,轉子 1 為 N 極時,轉子 2 則為 S 極。
定子擁有小齒狀的磁極,共有 10個,皆繞有線圈。 其線圈的對角位置的磁極相互連接著,電流流通后,線圈即會被磁 化成同一極性。(例如某一線圈經由電流的流通后,對角線的磁極將 同化成 S 極或 N 極。) 對角線的 2個磁極形成 1個相,而由于有 A相至 E相等 5個相位,因此稱為 5 相步進電動機。
系統(tǒng)構成圖示
轉子的外圈由 50個小齒構成,轉子 1 和轉子 2 的小齒于構造上互 相錯開 1/2 螺距。由此轉子形成了100個小齒。目前已經有轉子單個加工至100齒的高分辨率型,那么高分辨率型的轉子就有200個小齒。因此其機械上就可以實現(xiàn)普通步進電機半步(普通步進電機半步需要電氣細分達到)的分辨率。
電動機構造圖2∶與轉軸成垂直方向的斷面圖
2、步進電機的運轉原理。
實際上經過磁化后的轉子及定子的小齒的位置關系,在此說明如下。 首先解釋勵磁,勵磁就是指電動機線圈通電時的狀態(tài)。
● A相勵磁
將 A 相勵磁,會使得磁極磁化成 S 極,而其將與帶有 N極磁性的 轉子 1 的小齒互相吸引,并與帶有S極磁性的轉子 2 的小齒相斥, 于平衡后停止。此時,沒有勵磁的 B相磁極的小齒和帶有 S極磁性 的轉子 2 的小齒互相偏離 0.72°。以上是 A 相勵磁時的定子和轉子小齒的位置關系。
● B相勵磁
其次由 A 相勵磁轉為 B 相勵磁時,B 相磁極磁化成 N 極,與擁有 S極磁性的轉子 2 互相吸引,而與擁有 N極磁性的轉子 1 相斥。
也就是說,從 A 相勵磁轉換至 B 相勵磁時,轉子轉動 0.72°。由此可知, 勵磁相位隨 A相→ B相→ C相→ D相→ E相→ A相依次轉換,則步進電動機以每次 0.72°做正確的轉動。同樣的,希望作反方向轉動時,只需將勵磁順序倒轉,依照 A相→ E相→ D相→ C相→ B相→ A相勵磁即可。
0.72°的高分辨率,是取決于定子和轉子構造上的機械偏移量,所以不需要編碼器等傳感器即可正確的定位。下圖就5相步進每次的位移量是0.72°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由于第一組定子正好與轉子相對應吸引。就勢必會導致第二組定子與對應的轉子相偏離(定子與轉子齒距一樣,但是各自所在的2個圓不一樣大)。而這個偏離值正好是齒距的十分之一。因此普通5相步進的步距角為:360°/50齒/10=0.72°
高分辨率5相步進的步距角為:360°/100齒/10=0.36°
另外,就停止精度而言, 會影響的只有定子與轉子的加工精度、組裝精度、及線圈的直流電阻的不同等而已,因此可獲得 ±3 分(無負載時)的高停止精度。 實際上步進電動機是由驅動器來進行勵磁相的轉換,而勵磁相的轉換時機則是由輸入驅動器的脈沖信號所進行。以上舉的是 1相位勵磁的例子,實際運轉時,為有效利用線圈同時進行 4相或 5相勵磁的。
3、步進電動機的特征
?。?)運轉需要的三要素:控制器、驅動器、步進電動機
以上三部分是步進電機運轉必不可少的三部分??刂破饔纸忻}沖產生器,目前主要有plc、單片機、運動板卡等等。
?。?)運轉量與脈沖數(shù)的比例關系
?。?)運轉速度與脈沖速度的比例關系
?。?)本身具有保持力
步進電機只有在通電狀況下,才具備自我保持力。在停電狀況下 ,自我保持力消失。
因此在升降設備傳動時,務必使用附電磁剎車型步進電機。
雖然步進電機已被廣泛地應用,但步進電機并不能像普通的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在常規(guī)下就能使用。它必須由脈沖信號、功率驅動電路等組成控制系統(tǒng)方可使用。因此用好步進電機卻非易事,它涉及到機械、電機、電子及計算機等許多專業(yè)知識。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從步進電機的基礎開始學習,無疑為將來的應用打好扎實的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