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第7課:DMA

作者: 時間:2016-11-11 來源:網絡 收藏
A用來連接外部設備和內部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有了它就可以繞開CPU,直接進行數據傳輸。但同時A的傳輸也會用到數據總線。所以它的使用也是有利有弊的。

A利用了有限狀態(tài)機來分析。它分成3個狀態(tài)。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201611/316800.htm

狀態(tài)1等待REQ,一切狀態(tài)為0

狀態(tài)2這個狀態(tài)已經接受到了REQ,這個時候把CNT中的值導入到DMA中的CURR—TC中,然后ACK就變成了1

狀態(tài)3這個時候分為2個有限狀態(tài)機,子機用來作數據傳輸,從源地址取數據,再寫到目標地址。而主機負責計數,以及計數到0的中斷等。。。

其實 有限狀態(tài)機FSM這種分析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過程的變化無視掉,轉而只看狀態(tài)穩(wěn)定后的結果。

以下來介紹在傳輸中的3種基本分類。

第一類 是 單元式 和 突發(fā)式 unit and brust

unit 發(fā)送1個Byte,而brust發(fā)送4個。

第2類 服務類 單一服務 和 連續(xù)服務 single and whole

單一服務本質上來講就是做一個原子操作 必須再從狀態(tài)1到狀態(tài)3再走一遍,也就是說 需要等待REQ的這比有請求。而連續(xù)服務則在CURR_TC中的計數到0才停止。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雖然是連續(xù)的,但是它也要短暫的釋放數據總線,來給“饑渴”的CPU控制。

第3類 請求式和握手式 demand and shake

請求式就是當ACK結束整個一次傳輸后,恢復到0,發(fā)現REQ仍然是1的話,繼續(xù)進行傳輸。

而shake mode 指的是 ,ACK完成一次傳輸后,一定要等到REQ 變成0,來確認才能繼續(xù)進行。不然會一直等待。

請求式單服務,握手式單服務,握手式全服務,請求式全服務。一般如果是外設對外設的話,推薦使用請求全服務。

而從速度上來講,連續(xù)服務的確比單服務快一點。

簡單說下需要設置的寄存器。

因為我們有4組DMA,每組要設置的寄存器是9個,所以總共算術36個。

在9個中,前4個設置源地址,源地址的控制,目標地址,目標地址的控制等選項。

第5個是DMA控制寄存器,它要可以設置DMA的模式等具體的內容。

第6,7個是看源地址和目標地址在現在的數值。

而第8個是看CT內部計數器中,遞減到了幾。

第9個是控制DMA啟動和停止的寄存器。例如在單一模式下,傳完一次 on/off位會自動置0,需要再次置1才能再次傳輸

以下來進行舉例:

寫一個程序 利用分別利用DMA傳輸1M數據,另外一個正??截?,利用定時器PWM來計時 并輸出到UART串口中。基本上除了中斷,前2次用到的設備這次都利用到了。

#include"s3c2440.h"
#define UART_CLK 50000000
#define UART_BAUD_RATE 115200
#define UART_BRD (int)(UART_CLK/(UART_BAUD_RATE *16))-1

int n=0; //定義外部變量

void init_uart()
{
rGPHCON |=0xa0;
rGPHUP = 0x0c;
rULCON0 = 0x3;
rUCON0 = 0x5;
rUFCON0 = 0;
rUMCON0 = 0;
rUBRDIV0 = UART_BRD;
}

void init_timer0() //初始化pwm,0.5秒計65535次數
{
rTCFG0 = 0x63;
rTCFG1 = 0x1;
rTCNTB0 = 0xFFFF;
rTCON = 0xa;
rTCON = 0x9;
}

void init_irq()
{
rINTMOD = 0;
rINTMSK = ~(1<<10);//計時到0進入ISR,其中進行計數的累加,和小燈亮暗處理,小燈亮暗 為了說明進入了中斷
}

void uart_write(char *data)
{
while (*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