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避免ISM-RF產(chǎn)品中的PCB布局“缺陷”

避免ISM-RF產(chǎn)品中的PCB布局“缺陷”

作者: 時間:2013-07-29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綜上所述,電路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確保對敏感區(qū)域的過孔電感建模。

濾波器或匹配網(wǎng)絡采用獨立過孔。

注意,較薄的覆銅會降低過孔寄生電感的影響。

引線長度

Maxim 的數(shù)據(jù)資料往往建議使用盡可能短的高頻輸入、輸出引線,從而將損耗和輻射降至最小。另一方面,這種損耗通常是由于非理想寄生參數(shù)引起的, 所以寄生電感和電容都會影響電路,使用盡可能短的引線有助于降低寄生參數(shù)。通常情況下,10 mil寬、距離地層0.0625in的引線,如果采用的是FR4電路板,則產(chǎn)生大約19nH/in的電感和大約1pF/in的分布電容。對于具有 20nH電感、3pF電容的LAN/混頻器電路,電路、元器件非常緊湊時,會對有效元件值造成很大影響。

“Institute for Printed Circuits”中的IPC-D-317A4提供了一個行業(yè)標準方程,用于估算微帶線的各種阻抗參數(shù)。該文件在2003年被IPC-2251取代5,后者為各種PCB引線提供更準確的計算方法??梢酝ㄟ^各種渠道獲得在線計算器,其中大多數(shù)都基于IPC-2251提供的方程式。密蘇里理工大學的電磁兼容性實驗室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PCB引線阻抗計算方法6。

公認的計算微帶線阻抗的標準是:

式中,εr為電介質的介電常數(shù),h為引線距離地層的高度,w為引線寬度,t為引線厚度(圖7)。w/h介于0.1至2.0、εr介于1至15之間時,該公式的計算結果相當準確7。

圖7. 該圖為PCB橫截面(與圖5類似),表示用于計算微帶線阻抗的結構。

圖7. 該圖為PCB橫截面(與圖5類似),表示用于計算微帶線阻抗的結構。

為評估引線長度的影響,確定引線寄生參數(shù)對理想電路的去諧效應更實用。本例中,我們討論雜散電容和電感。用于微帶線的特征電容標準方程為:

同理,可利用上述方程從方程式

中計算得到特征電感:

舉例說明,假設PCB厚度為0.0625in (h = 62.5 mil),1盎司覆銅引線(t = 1.35 mil),寬度為0.01in (w = 10 mil),采用FR-4電路板。注意,F(xiàn)R-4的εr典型值為4.35法拉/米(F/m),但范圍可從4.0F/m至4.7F/m。本例計算得到的特征值為Z0 = 134Ω,C0 = 1.04pF/in,L0 = 18.7nH/in。

對于設計中,電路板上布局長度為12.7mm (0.5in)的引線,可產(chǎn)生大約0.5pF和9.3nH的寄生參數(shù)(圖8)。 這一等級的寄生參數(shù)對于接收器諧振槽路的影響(LC乘積的變化),可能產(chǎn)生315MHz ±2%或433.92MHz ±3.5%的變化。由于引線寄生效應所產(chǎn)生的附加電容和電感,使得315MHz振蕩頻率的峰值達到312.17MHz,433.92MHz振蕩頻率的峰值 達到426.61MHz。

圖8. 一個緊湊的PCB布局,寄生效應會對電路產(chǎn)生影響。

另外一個例子是Maxim的超外差接收機(MAX7042)的諧振槽路,推薦使用的元件在315MHz時為1.2pF和30nH;433.92MHz時為0pF和16nH。利用方程計算諧振電路振蕩頻率:

評估板諧振電路應包括封裝和布局的寄生效應,計算315MHz諧振頻率時,寄生參數(shù)分別為7.3pF和7.5pF。注意,LC乘積表現(xiàn)為集總電容。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