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航空電子系統的幾種數據總線應用評述

航空電子系統的幾種數據總線應用評述

作者: 時間:2013-02-05 來源:網絡 收藏

  ARINC629像ARINC429一樣是無主機的廣播式,按照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碰撞檢測(CSMA/CD)的規(guī)約來進行工作。
  盡管ARINC629總線打算作為ARINC429的后繼者,但它與MIL-STD-1553B之間仍有幾個相似之處。每個字的字長為20個位時,其中數據占16位并有一個奇偶校驗位。標號字有3個位時的高-低同步波形,而數據字的同步波形是由低變高,也占3個位時。一個消息由1~16個字串組成。每個字串有一個標號字,再跟最多可達256個數據字。ARINC629總線能在1553B所用的任一種配置方式上工作,其總線速率為2MB/s。值得一提的特點是容易采用電感性耦合器與總線相連接,連接時不必割斷導線,這是它對提高可靠性和降低電磁干擾的卓有成效的貢獻。
  ARINC629是一種自主式終端訪問工作方式的數據總線,所以總線上每一終端必須有自己的控制機構。這種控制機構通過2塊可擦除的EPROM作為發(fā)送和接收“個性化插件”來實現。
2.3 總線的比較
  1553B總線的傳輸線是雙股絞合、屏蔽且?guī)ёo套的電纜,要求每英尺(1ft=0.3048m)絞合4扭,屏蔽最少應覆蓋電纜表面的75%。頻率為1MHz時,電纜的特性阻抗應在70~85Ω內。電纜的每一末端必須接一個等于電纜特性阻抗值±2%阻值的電阻器。線與線之間的電容應小于或等于30pF/ft,且電纜的損耗在頻率為1MHz時應小于(或等于)0.015dB/ft,電纜長度不受限制。
  1553B標準規(guī)定了兩種耦合方法:第一種采用線與線直接連接,通常稱為直接耦合短截線。第二種耦合方法為變壓器耦合短截線。
  圖4是標準型式的變壓器耦合短截線,它們用硬導線進行線與線間的連接,經隔離電阻器連到耦合變壓器上。盡管變壓器耦合短截線的長度可任意選定,但設計者應努力設法盡可能使其長度不超過6.1m。共模抑制比應大于(或等于)45dB。

  1553B總線關于終端的詳細性能要點如下:
  ①變壓器耦合的終端輸出電壓(線與線之間)的峰-峰值應在18~27V范圍內,其噪音(線與線之間)有效值小于14mV;
 ?、谧儔浩黢詈系慕K端應對峰-峰值在0.86~14.0V(線與線之間)范圍內的輸入信號作響應,在75kHz~1MHz范圍內,終端的最小輸入阻抗應為1kΩ。
  ARINC429對硬件的要求相對來說并不苛刻,且容易實現,圖5為429總線通用示意圖。發(fā)送器的輸出阻抗應在75~85Ω的范圍內,在兩導線之間均分。

  對接收器,其輸入電阻應大于12kΩ,差動輸入電容和對地電容都應<50pF。所以規(guī)定接收器的最小輸入電阻為12kΩ,是為了保證在總線上有多達20個接收器時不至于使總線超載,且在故障情況時能減少接收器之間的相互干擾。為了在一根線對地短路這種故障情況時,接收器還能繼續(xù)工作,ARINC429已規(guī)定了接收器可接收的電壓范圍為:
  HI(高):+6.5~+13VDC;
  LO(低):-6.5~-13VDC;
  NULL(零):+2.5~-2.5VDC。
  在這些電平范圍之外的任何信號都認為是無效的。另外,在一根線對地短路故障時,將會產生一個變動范圍高達+5.5V或-5.5V的差動電壓。在實際應用中,最大旁路電容不應超過30000pF。圖6為一個航空電子飛行儀表系統的DPU顯示處理單元的ARINC429總線結構圖。

3 結束語
  數據總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飛機本身的性能,而且還擴大和提高了飛機完成任務的能力。影響數據總線設計的許多因素,不一定直接與飛機任務有關。為了達到最大的生產效率、有效性、減少壽命期費用和擁有費用,通常在利用率和維修范圍內會提出一些附加的要求,例如,冗余度、任務完成率、維修小時與飛行小時之比、MTBF和地面維修時間等。總線的選用應根據任務和性能要求,而總線設計數據的確定,應基于國內外資料、部分及系統聯試試驗的結果,避免以后要以高昂的代價來重新修正設計。

作者單位:南昌洪都航空工業(yè)集團650所(330024)

參考文獻

 [1]ARINC429-4 Specification 429 MARK33 Digital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DITS).Aeronautical Radio,Inc.
 [2]MIL-STD1553B Aircraft Internal Time Division Command/Response Multiplex DataBus,1978,8
 [3]Spitzer CR.Digital Avionics Systems.1987
 [4]馮福來.軍用飛機系統設備可測試性技術初探.測控技術,1991,(2)
 [5]馮福來.容錯計算系統的特性、性能/可靠性量度及其評價.航空與航天,1993,(3)
 [6]馮福來.軟件可靠性建模的探討.計算機工程與設計,1993,(3)
 [7]馮福來.F-16飛機隨機維護資料編寫特點評述.軍用標準化,1998,(2)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