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fā)光技術的進展(四)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fā)光技術的進展(四)

作者: 時間:2013-10-08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技術群。與CMOS兼容技術相比,所占面積和耗電量均降低了2~3位數(shù)。光RAM等記錄介質的開發(fā)也取得了成功。(攝影:NTT)

  作為其核心技術,目前已經(jīng)開發(fā)出了激光振蕩元件、光開關及光RAM等,每個元件的尺寸為5~15μm見方。這樣便能以100萬個/cm2的密度集成光元件。其中,光開關的耗電量非常小,只有660aJ/bit,與電信號相比,有望大幅降低耗電量。該公司就這些技術表示,“打算2025年前后實現(xiàn)能貼在微處理器上的智能光網(wǎng)絡芯片”(納富)。

  現(xiàn)在的光子晶體未采用硅基,因為很難采用硅基以高效率制作主動元件。不過,結合發(fā)光的鍺和硅等技術的話,就有可能實現(xiàn)硅基光子晶體。

DWDM可能是最后的課題

  另一個課題是DWDM,以數(shù)十Tbps/cm2進行光傳輸可能需要DWDM。該技術早在15年前就已普遍用于長距離通信用設備等,但用于則非常難。其中一個原因是,各個光元件發(fā)出的光的波長以及通過波導的光的波長因溫度變化存在巨大偏差(圖11)。將長距離通信設備使用的溫度控制功能用于技術的成本過高,不現(xiàn)實。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fā)光技術的進展(四)

  圖11:是采用波分復用(WDM)還是采用光多級調制

  波分復用(WDM)技術和光多級調制技術的優(yōu)點和課題的比較。WDM的一大課題是耐溫度變化性較弱,而光多級調制存在電路規(guī)模和元件成本增大的課題。

  因此,增加光傳輸容量的方法方面,與DWDM相比,近來更重視多級調制的光傳輸技術人員越來越多。

  但也有研究人員認為,“相對于電傳輸,利用DWDM是光傳輸?shù)谋举|優(yōu)勢,必須要推進利用DWDM的研究開發(fā)”(東京大學的和田)。最近,MIT的研究人員還在開發(fā)使波導不依賴于溫度的技術(圖12)。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fā)光技術的進展(四)

  圖12:還實現(xiàn)了折射率不依賴溫度的硅波導

  本圖為MIT開發(fā)的折射率基本不依賴溫度的光波導概要。隨著溫度的上升,硅的折射率會變大,而樹脂的折射率會變小。因此,波導的有效折射率基本固定。

  MIT將覆蓋波導硅芯的“包覆”部的一部分換成了樹脂。這樣,波長對溫度的依賴性基本就不存在了。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