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BF537構建雙冗余以太網方案的設計
表l中,Basic Control Register為基本控制寄存器,通過配置其各位,完成芯片軟復位、10 M/100 M選擇、全雙工/半雙工選擇、LookBack模式選擇、自協(xié)商等功能。Basic StatusRegister為基本狀態(tài)寄存器,對其查詢可以得到自協(xié)商結果、網絡物理連接狀態(tài)等網絡基本狀態(tài)。PHY Identifierl/PHYIdentifier 2寄存器標識了芯片的Chip ID。因此,對網絡狀態(tài)的實時監(jiān)測實際上就是實時讀取Basic Status Register,并對結果作出判斷。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154561.htm
3.2 程序設計
可以通過操作BF537的寄存器EMAC_STAADD完成其對LAN8187寄存器的讀寫。對LAN8187寄存器讀寫的函數定義為:
u16 RdPHYReg(u16 PHYAddr,u16 RegAddr);
void WrPHYReg(u16 PHYAddr,u16 RegAddr,u32 Data);
其中PHYAddr為芯片的物理地址,RegAddr為寄存器地址。
對Basic Status Register的監(jiān)測采用輪詢的機制,即設定一個信號量Link_status,其周期為2 ms,因此每隔2 msEther moniter線程被觸發(fā)一次。在Ether_moniter中通過調用RdPHYReg()函數,讀取Basic Status Register的值,并判斷Link位。Ether_moniter線程流程如圖3所示。

對于設計方案1來講,當檢測到需要進行網絡切換時,需要停用當前網卡初始化備用網絡LAN91C111并設定相同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對于方案2,則只需要通知CPLD將通道切換至備用的LAN8187接口。
4 冗余切換測試
用Visual C++6.0開發(fā)的簡單的上位機測試程序,每隔1ms發(fā)送一個UDP數據報,并給每個數據報編寫不同的序號。在BF537中編寫程序不斷接收上位機發(fā)來的數據報,然后制造網絡通信故障,本文構建的冗余網絡將會自動切換到備用通道繼續(xù)接收上位機的數據報,最后通過檢測接收到數據報的序號來確定冗余切換所消耗的時間。分別對兩種方案所構建的冗余網絡的切換進行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方案2具有快速切換的優(yōu)點,丟包率低;方案l平均丟包數遠遠大于方案2,并且切換時間長。
5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兩種基于BF537構建雙冗余以太網的方案,分別論述了其原理、器件選擇、連接方法,并做出軟件設計。最后經過測試,方案2的切換效果和時間非常理想,最終在實際項目中得到了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