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3C2440和嵌入式Linux的擴展串口設計
2)增加串口的物理信息
在common-smdk.c文件中增加8個元素的structplat_serial8250_port結構數(shù)組,并加入數(shù)據(jù)項,如每個串口使用的物理地址和中斷號等信息,使系統(tǒng)啟動后能找到串口。下面以第1片TL16c554A的第1個串口CSA為例說明如何在源程序中添加數(shù)據(jù)結構:


3)加入內核設備列表中
把串口設備(s3c_deviee_8250代表TL16c550A芯片)加入到內核的platform_device結構中
static struct platform_device_initdata*smdk_devs[]={ s3c_device_8250,};
3.2 增加開發(fā)板代碼使串口可用
主要修改drivers/serial/8250.c文件,使BANK5以8位的位寬訪問TL16c554A芯片,并指定芯片的中斷觸發(fā)方式。
1)增加頭文件asm/areh-s3c2410/regs-mem.h,定位TL16c554A所在的地址空間;
2)設置存儲控制器的BANK5的位寬(8位)
在serial8250_init(void)初始化函數(shù)中把存儲控制器的位寬寄存器設為0X22011110;
3)指定中斷觸發(fā)方式
因為TL160554A的中斷信號INTA、INTB、INTC、INTD為高電平有效,所以需將INTA、INTB、INTC、INTD上升沿觸發(fā),在調用中斷函數(shù)req-uest_irq前應設置中斷標志為IRQF_TRIGGER_RISING。
3. 3 增加內核配置項
在內核源代碼的driver/serial/Kconfig中增加config條目CONFIG_SERIAL_EXTEND_S3C24XX,內核編譯時選定該選項可以把驅動程序編譯進系統(tǒng)中。
4 測試擴展串口
測試的工作包括編譯內核、在根文件系統(tǒng)中增加設備文件、修改系統(tǒng)初始化腳本、測試擴展串口幾個步驟。圖6為串口測試流程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2s4d.com/article/150465.htm
1)配置、編譯內核
配置內核時增加配置選項CONFIG_SERIAL_EXTEND_S3C24XX,執(zhí)行“make uImage”命令,編譯內核。
2)修改根文件系統(tǒng)
在Linux系統(tǒng)中通過設備文件來訪問具體的物理設備,故使用mknod命令,增加ttyS0,ttyS1,…,ttyS7設備文件,分別對應兩片TL16c554A的8個串口。命令格式如下:
# mknod/dev/ttyS0 c 4 64
3)修改配置文件
在/etc/inittab配置文件中添加ttyS0::askfirat:-/bin/sh
4)測試
把第一個串口與主機相連,設置U-Boot的啟動參數(shù)為: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init=/linuxrc console=ttyS0,重新啟動開發(fā)板,就能在超級終端下看到linux系統(tǒng)啟動信息了。
5 結束語
本文提供了在原有TQ2440開發(fā)板中擴展8個串口,采用中斷服務的方案,提高了ARM9系統(tǒng)運行效率。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擴大,將串口擴展到12個、16個或者更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