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聯在開放運算計劃(OCP)全球峰會開幕前,宣布推出同時兼容PCIe 5.0和CXL 2.0的Redriver PS7102/PS7103和Retimer PS7201/PS7202信號調節(jié)IC(signal conditioning IC)產品,搶攻PCIe 5.0的AI數據運算新商機。一年一度的Open Compute Project(OCP:開放運算計劃)全球峰會于美西時間17日開幕,成立于2011年,目的是為打造開放式數據中心硬件架構,盼吸引更多廠商進行數據中心的開發(fā)與設計,提高數據中心效率,降低
關鍵字:
群聯 PCIe 5.0 AI
分析公司Gartner日前發(fā)布報告,預計到2026年,超過80%的企業(yè)將使用生成式A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或模型,或在相關生產環(huán)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應用程序。Gartner稱,目前只有不到5%的企業(yè)將生成式AI運用在生產環(huán)境中,而在短短三年內,采用或創(chuàng)造生成式AI模型的企業(yè)數量預計將增長16倍。Gartner杰出副總裁分析師Arun Chandrasekaran認為,生成式AI將成為企業(yè)管理層的“首要任務”,還將引發(fā)了基礎模型之外新工具的巨大創(chuàng)新 —— 未來包括“醫(yī)療保健、生命科學、法律、金融服
關鍵字:
生成式 AI AIGC 編程
2023芯和半導體用戶大會以“極速智能,創(chuàng)見未來”為主題,以“系統設計分析”為主線,以“芯和Chiplet
EDA設計分析全流程EDA平臺”為旗艦,包含主旨演講和技術分論壇兩部分,主題涵蓋芯片半導體與高科技系統領域的眾多前沿技術、成功應用與生態(tài)合作方面的最新成果。
關鍵字:
芯和半導體 AI HPC Chiplet
數位經濟正經歷一場由兩大趨勢驅動的巨大變革,即時數據分析的龐大需求為其一,另一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快速發(fā)展。一場激烈的生成式AI競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科技巨頭如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皆大舉投資生成式AI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根據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測,生成式AI市場將以42%的年增率成長,從2022年400億美元市值,于10年內擴大至1.3兆美元。在AI的蓬勃發(fā)展下,數據中心對電力與運算的
關鍵字:
AI 數據中心 氮化鎵
一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將采取措施,防止美國芯片制造商向中國出售繞過政府限制的半導體,這是拜登政府即將采取的行動的一部分,以阻止更多的AI芯片出口。這些新規(guī)則的細節(jié)首次由路透社報道。這些規(guī)則將被添加到去年10月宣布的美國對向中國出口先進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的全面限制中。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表示,這些更新預計將在本周公布,但時間表可能會推遲。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新規(guī)定將限制一些低于當前技術參數的人工智能芯片向中國出口,同時要求公司報告其他芯片的出貨量。負責出口管制的美國商務部發(fā)言人拒絕置評。美國對技術出口
關鍵字:
AI 安全 智能計算
IDC在關于數字基礎設施的預測中指出,隨著全球企業(yè)更多地實施高性能的、數據密集型的工作負載,以及對現有的應用進行現代化改造,將更大程度地利用云原生架構和微服務,導致數字基礎設施環(huán)境更加復雜,同時政府的政策指導和業(yè)務發(fā)展的壓力依舊推動垂直行業(yè)繼續(xù)采購SDS&HCI產品,從而推動市場增長。IDC近日發(fā)布了《中國軟件定義存儲 (SDS)及超融合存儲系統 (HCI)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3年第二季度》,認為最終用戶市場對SDS&HCI系統的需求仍將推動中國企業(yè)級存儲市場的增長,但過往疫情的影響讓
關鍵字:
邊緣環(huán)境 Gen AI HCI SDS
人工智能泡沫化?分析與研究機構CCS Insight認為,明年人工智能產業(yè)將遭遇一場「冷水澡」成本、風險和復雜性會帶來真正的挑戰(zhàn),進一步蓋過目前炒作的聲勢。CCS Insight的總部位于倫敦,首席分析師Ben Wood強調,「圍繞在2023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炒作如此龐大,我們認為已經被過度炒作了,需要克服很多障礙才能進入商業(yè)市場?!笲en Wood也認為,部署和維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雖然像Google或Meta這種大公司可以負擔,對許多組織來說,實在太昂貴了?!勾送?,該公司也提到人工智能
關鍵字:
ChatGPT AI 人工智能
以ChatGPT為首的生成式AI工具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拉升了對英偉達H100、A100、H800和A800等高性能GPU的需求,這使得該公司在全球AI GPU市場拿下達90%的市占率。
關鍵字:
英偉達 算力 AI 芯片 AMD
10月13日消息,美國時間周四,美股收盤主要股指全線下跌。在美股連漲四天后,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9月份通脹報告略高于預期,給市場帶來壓力。道瓊斯指數收于33631.14點,下跌173.73點,跌幅0.51%;標準普爾500指數收于4349.61點,跌幅0.62%;納斯達克指數收于13574.22點,跌幅0.63%。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蘋果和亞馬遜上漲,漲幅均不到1%。芯片龍頭股多數上漲,英特爾、美光和ARM等下跌,ARM跌幅超過5%。新能源汽車熱門普遍下跌,特斯拉下跌1.57%,Rivian下跌0.21%
關鍵字:
英特爾 美光 ARM 芯片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根據 Digiconomist 網站創(chuàng)始人于 10 月 10 日在《Joule》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認為以 ChatGPT、Bing Cha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會產生龐大的能源足跡,未來可能會超過一些國家的電力需求。該論文作者,來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亞歷克斯?德弗里斯表示:“考慮到對人工智能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未來幾年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能源消耗很可能會顯著增加”,該研究強調到 2027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消耗的能源可為一個小國家提供一年的電力,相當于約 85
關鍵字:
AI 智能計算
10月10日,AMD宣布簽署最終協議收購Nod. ai,以拓展其開源 AI 產品能力。據AMD官網消息,10月10日,AMD宣布簽署最終協議收購Nod. ai,以拓展其開源 AI 產品能力。Nod.ai將加速在AMD高性能平臺上部署優(yōu)化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并強化AMD開源軟件戰(zhàn)略。AMD方表示,收購 Nod.ai 預計將大大增強其為 AI 客戶提供開發(fā)軟件的能力,使客戶能夠輕松部署針對 AMD 硬件調整的高性能 AI 模型。
關鍵字:
AMD Nod. ai AI開源
10月12日消息,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AI)研究公司OpenAI計劃下個月為開發(fā)者推出重大更新,使基于其AI模型構建軟件應用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目前,OpenAI正試圖吸引更多公司使用其技術。此次更新包括為使用OpenAI模型的開發(fā)者工具增加內存存儲。從理論上講,這可以將應用程序開發(fā)商的成本削減20倍以上,解決合作伙伴的一個主要擔憂。這些合作伙伴使用OpenAI大模型的成本可能會迅速增加,但他們試圖通過開發(fā)和銷售AI軟件來建立可持續(xù)的業(yè)務。OpenAI還計劃推出新的工具,如視覺功能,這將使
關鍵字:
OpenAI 人工智能 AI
美國科技新聞媒體The Information消息,微軟(Microsoft)傳出可能在11月登場的開發(fā)者大會發(fā)表首款自研人工智能(AI)芯片,目標是降低成本并減少對AI芯片供應商英偉達(Nvidia)的依賴。據悉,微軟這款AI處理器將聚焦數據中心服務器,和提升微軟生產力應用應用程式的AI功能。微軟和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fā)業(yè)者OpenAI的專門團隊據說正在測試這款芯片。OpenAI先前已獲得微軟大量注資。OpenAI據傳也正在探尋自行設計AI芯片的可能性。外界傳言OpenAI正在探索收購交易,以助啟
關鍵字:
微軟 AI Nvidia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AI)成為香餑餑,世界各大IT巨頭競相采購服務器并訓練大模型。結合業(yè)界人士以及各大AI頭部企業(yè)最新消息顯示,盡管科技公司都投入大量資源發(fā)展最新AI技術,但是多家頭部企業(yè)表示這一業(yè)務目前難以產生足夠的利潤。成本巨大、獲利較難據微軟、AMD等龍頭企業(yè)表示,AI業(yè)務難以獲利的最重要原因,還在于AI研發(fā)相關工具成本過于高昂,比如生成式AI大模型的耗費就是典型的燒錢。據華爾街日報爆料,微軟的AI編程工具GitHub
Copilot用戶量高達150萬,但是平均每個月在每個用戶身上都要倒貼20美
關鍵字:
人工智能 AI 英偉達
如果Arm一直沒有退市,作為占據IP授權營收市場40%以上的絕對領導者,Arm現在公司市值絕對不是600億美元,從這個角度講,Arm從退市到再次上市的過程中,真的是被偷走了7年發(fā)展的黃金時間。
關鍵字:
Arm MCU 處理器
ai on ar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ai on arm!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ai on ar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on arm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