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 TrendForce 的新報告顯示,蘋果 2015 年的移動消費 DRAM(動態(tài)隨機存儲記憶體)量將會從今年占行業(yè)的 16.5%上漲到 25%,因為蘋果正在生產更多的智能手機,平板甚至是配備 DRAM 的筆記本電腦。相信 PC 的 DRAM 生產商也會轉移到移動 DRAM 的生產來迎合這些公司的發(fā)展需求。
在重新加入到蘋果的供應鏈之后,三星就在調整 2015 年的擴充計劃。除了將 DRAM 加快列入 20nm 制程之外,這家韓國的巨頭還計劃加快其移動 DRAM 的產能。同時,DRAM
關鍵字:
DRAM 智能手機
今后,汽車將利用用戶的智能手機連接車內的各種整合式系統(tǒng),但同時汽車OEM將面臨重大挑戰(zhàn):除了搭載豐富功能的信息娛樂系統(tǒng)面臨功能不相容的風險之外,最大的危險在于駕駛人分心導致的危險。
關鍵字:
智能手機 處理器
移動用戶數(shù)即將超越世界總人口
Smart everything. 萬物智能化,正是智能手機帶動了移動產品的發(fā)展,驅動了社會的智能化,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Today,just about everybody owns a mobile device,不論它是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便攜媒體播放機乃至可穿戴設備,花樣繁多,美不勝收??v觀世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上世紀60年代是大型機時代,70年代是小型機時代,80年代是PC時代,90年代是臺式PC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新世紀的頭l0年,隨著智能手機及平
關鍵字:
移動存儲器 互聯(lián)網(wǎng) 智能手機 可穿戴式產品 201410
9月9日,萬人矚目的蘋果產品發(fā)布會召開,首發(fā)系列產品的諸多特色功能讓廣大電子發(fā)燒友津津樂道并翹首以盼。下面就來盤點一下新近出現(xiàn)在智能手機上的新技術:
藍寶石屏幕藍寶石是目前地球上最為堅硬的物質之一,它的摩爾硬度值為9(鉆石的硬度最高為10),藍寶石手機屏幕是通過對普通寶石進行提純制成,不是天然寶石。它的彈性和硬度指標比主流智能手機屏幕采用的康寧大猩猩玻璃更勝一籌。
pay近場通信NFC是移動支付方式的一種,由RFID射頻識別衍生而來,采用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向下兼容RFID。RF
關鍵字:
智能手機 全息
根據(jù) TrendForce 的新報告顯示,蘋果 2015 年的移動消費 DRAM(動態(tài)隨機存儲記憶體)量將會從今年占行業(yè)的 16.5%上漲到 25%,因為蘋果正在生產更多的智能手機,平板甚至是配備 DRAM 的筆記本電腦。相信 PC 的 DRAM 生產商也會轉移到移動 DRAM 的生產來迎合這些公司的發(fā)展需求。
在重新加入到蘋果的供應鏈之后,三星就在調整 2015 年的擴充計劃。除了將 DRAM 加快列入 20nm 制程之外,這家韓國的巨頭還計劃加快其移動 DRAM 的產能。同時,DRAM
關鍵字:
DRAM 智能手機
盡管激烈的競爭促使部分國際廠商退出手機芯片市場,但是中國企業(yè)依然取得不俗戰(zhàn)績。手機芯片市場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新速度快、新的技術趨勢不斷涌現(xiàn)。在此情況下,中國芯片企業(yè)只有把握住市場動態(tài),跟上變動腳步,才能取得新的、更快的發(fā)展。
“無縫”接入是長期挑戰(zhàn)
4G時代,多頻多模毫無疑問仍是重點,甚至融合多模多頻的基帶芯片已經(jīng)成為企業(yè)進入的“通行證”。LTE芯片要支持多模最根本的原因是LTE部署不可能一下子就覆蓋到所有地方,網(wǎng)絡布局一定有階段性,
關鍵字:
4G芯片 智能手機
霍尼韋爾宣布,其先進的電子材料被應用于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中,以幫助設備降低運行溫度并實現(xiàn)更佳性能表現(xiàn)。
業(yè)內領先的移動電子產品制造商采用霍尼韋爾導熱界面材料(TIM)以管理設備散熱。隨著芯片功能日益強大,設備內部的溫度不斷提高,若處理不當,過高的溫度可導致性能問題,甚至造成設備無法正常運轉。
霍尼韋爾副總裁兼電子材料部總經(jīng)理David Diggs表示:“終端用戶對于電子設備有很高要求,我們的材料可以幫助制造商有效管理能夠影響設備性能和壽命的散熱問題。移動電子設備正成為人們日常生
關鍵字:
霍尼韋爾 電子材料 智能手機
從聯(lián)發(fā)科瞄準下一個10億智能手機用戶,喊出卡位全球超級中端市場(Super-mid market)商機,到Google推出Android One手機平臺,想要以100美元價位的智能型手機搶攻新興國家市場需求,已讓「為量是主」的國內、外芯片供應商無不摩拳擦掌,欲得之而后快。
只是,商機往往也代表危機,在搶不到商機幾乎等于被市場邊緣化的情形下,臺灣IC設計業(yè)者在超級中端產品市場大浪來襲的這一刻,究竟是跟隨聯(lián)發(fā)科破浪而行,還是再一次被市場海嘯吞沒,從臺系模擬IC設計業(yè)者這幾年在大陸市場的發(fā)展來看,臺灣
關鍵字:
智能手機 IC設計
不是?! √O果公司的獲勝策略是,做大多數(shù)人眼中最好的手機。有時候,這意味著會增加最新和最出色的技術,但最佳體驗往往是做減法,而不是加法?! ∥野?nbsp;61 歲了,他就在 iPhone。其實這就是他用的第一部計算機。他就是普通大眾的一員。在 iPhone 面世之前,智能手機是做給有真正需求的人?! ∪缃瘢械闹悄苁謾C看起來都類似 iPhone ,也比之前更方便易用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用智能機了?! ≌J識到 iPhone&nbs
關鍵字:
iPhone iPhone6 智能手機
9月22日消息,據(jù)PhoneArena報道,消費電子巨頭索尼近來陷入了困境,該公司當前的產品和服務組合讓人充滿困惑。
索尼的許多產品未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找到明確的方向,例如其令人印象深刻的Xperia手機產品線,一直無法在市場上獲得推動。
上周三,索尼將2014/2015財年(截止至2015年3月)的虧損預期從500億日元調高至2300億日元(約合21.4億美元)。預期虧損額調整為原先的4倍多,表明這家公司正在變得不夠自信。
索尼首席執(zhí)行官平井一夫(KazuoHirai)表示,他
關鍵字:
索尼 智能手機
資策會產業(yè)情報研究所(MIC)表示,在Watch、物聯(lián)網(wǎng)(IoT)等新產品與新應用的帶動下,預期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約可達3,363億美元,較2014年成長3.1%。臺灣半導體產業(yè)方面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需求持續(xù)增長下,以及新款智慧型手持產品與穿戴裝置帶動臺灣供應鏈出貨,預期2015年臺灣半導體產業(yè)產值將達22,136億元新臺幣,成長率約6%,優(yōu)于全球平均水準。
資策會MIC預估,受到智慧型手機等下游終端產品的需求成長帶動,201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guī)??赏_到3,262億美元,較201
關鍵字:
智能手機 物聯(lián)網(wǎng)
索尼在德國柏林IFA亮相的新款智能手機,除了超長待機的電池性能和與索尼游戲機PlayStation4的充分結合,其余乏善可陳。新出的兩款智能手表:SmartBandTalk和SmartWatch3,連產品的品牌名字都寡淡無味。雖然不難看出索尼在智能移動設備終端的掙扎和努力,但是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其缺乏驚喜的亮相,在如今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里,用戶一眼不愛,產品便壽終正寢。
索尼的Walkman隨身聽曾經(jīng)賣出2億多部
索尼是橫跨電子、3C、游戲、金融、娛樂領域的日本電子產品工業(yè)
關鍵字:
索尼 智能手機
在全球智慧手機產業(yè)領域,臺灣的零部件廠商正逐步贏得世界標準的主導權。在金屬機殼和內置攝像頭的光學鏡頭等主要零部件領域,臺灣企業(yè)占據(jù)巨大市占率。這是滿足客戶嚴苛要求,不斷磨練技術實力的結果。在被視為日本傳統(tǒng)優(yōu)勢領域的精密零部件市場,來自臺灣的“壟斷型企業(yè)”正在加強攻勢。
臺灣零部件龍頭企業(yè)或決定智能手機前景
美國蘋果“iPhone6”在9月9日發(fā)布。而獲得這款“iPhone”大額金屬機殼訂單的是臺灣的可成科技。此
關鍵字:
鴻海 智能手機
在電子產品金屬機殼制造方面,臺灣可成科技和鴻海等5家企業(yè)掌握著全球約90%的份額。韓國三星電子更是由于可成科技拒絕其訂單,而無奈采用樹脂機殼,致使其在金屬機殼大行其道的市場上陷入了被動。
關鍵字:
智能手機 電子產品
北京時間9月17日凌晨消息,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以下簡稱“Juniper”)周二公布報告稱,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近12億部,同比增長19%。
報告稱,雖然發(fā)達市場仍將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占據(jù)多數(shù)份額,但對于智能手機廠商來說,發(fā)展中地區(qū)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強。Juniper指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距正在縮窄,原因是75美元到150美元之間的“低價經(jīng)濟型”智能手機以及售價低于75美元的“超經(jīng)濟型&r
關鍵字:
蘋果 智能手機
ai 智能手機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ai 智能手機!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ai 智能手機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智能手機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12473